编者按:
近年来,武大一附小全体教职工在成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绩突出的优秀老师,形成了先进经验。
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弘扬教书育人、追求卓越的时代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我校特开辟专栏《发现学习传承——讲一附小故事之身边榜样》,对优秀教师和先进经验进行集中报道。今日推出武大一附小班主任兼语文教师黄虹。

让每颗星都灿烂
在武大一附小,有一位专业敬业、朴实淡然的老师。她的教学自成一派,亲切生动,直击要害;她对工作极端负责,哪怕是眼疾和腿伤,依然坚挺在三尺讲台上;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35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育人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
她就是武大一附小二(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黄虹。

咬紧牙关坚守担当
1984年夏天,十九岁的黄虹老师走出了象牙塔,怀着美丽的教师梦,走上了三尺讲台。
35年来,黄老师作为一线教师,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马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记得2001年6月,黄老师以骄人的成绩送走了一个自己一手带起来的毕业班,满心以为又可以下到一年级稍稍缓个劲儿。可校领导找她谈话,想让她接手下届的毕业班。说起该班,可谓是全校 “大名鼎鼎”的硬骨头。面对领导的安排,黄老师顾全大局,咬牙接受了这个重担。
整整一个假期,黄老师边琢磨自己看到的该班孩子的种种表现,边查阅学习有关教育资料,思考新学期工作的切入点。开学初,她把精心拟定的《班主任寄语》张贴在教室醒目的地方,用拳拳的真情告诉全班孩子,她将与孩子们一起努力,使他们的小学生活回归正轨并画上圆满的句号。最终,该班的变化有目共睹,在年级的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成绩喜人。
近年来,由于年纪的关系,黄老师的身体出现了种种不适。2016年,她的腿淋巴肿大,只能站不能坐,医生提醒她少走动多休息。可是,离期末考试仅剩2个月,她牵挂着班上的孩子,也不忍心看着本已工作繁重的组内老师们再为自己代课,她咬紧牙关坚守三尺讲台,上完课就去武汉体育学院做理疗,直到寒假才去医院做手术。

在关键的时刻勇挑重担,在身体不适的时候坚守担当。黄老师用行动诠释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以“亲”为主 以“勤”为辅
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是黄老师工作的一贯准则。日常班级管理中,她重视学生自治自理的引导、指导和调控,做好班级的带头人、领路人,把好方向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她坚持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

提起黄老师,五一班的秦梦禛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黄老师教我们拼音时,非常有耐心,我们读错了,黄老师不会生气,而是一遍遍细心指导;一年级刚学写字,黄老师非常注意我们的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勤”即工作要勤恳。工作中,黄老师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五勤”: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
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

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

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地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低年级的孩子有的扫把拿不稳,簸箕不会用,垃圾扫一路丢一路。为了让每个孩子真正学会扫地,黄老师不是站在那儿指指点点,而是躬身拿起扫帚示范。第一学期,她替孩子们扫,目的是让孩子们看她扫地,希望孩子们对扫地感兴趣。第二学期她带着孩子们扫,这一阶段手把手地教每一位学生扫地、使用簸箕。每天要讲解又要示范,孩子离开后她还要一一“补救”,比自己打扫整个教室要累得多。第三学期,她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安排好每位值日生清扫任务,每天安排一位负责人组织清扫工作,重点培养小干部。

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校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黄老师在经历了一天繁杂的忙碌之后,在几块点心果腹的状态下,拖着疲惫的身躯,迈着匆匆的脚步,坚持穿行在每个孩子的住址间……
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宽严相济,让特殊生快乐成长
在黄老师眼里,孩子们犹如一棵棵稚嫩的幼苗,难免偶尔会爬上一条小虫。如果因消除小虫而连同树皮一同剥开扔掉,那可怜的小树一定会夭折。因此,让孩子们在关爱与激励中不断进步,是她工作的又一准则。

在她带的2011届毕业班中,有两名特殊学生L、H。记得刚入学的L是个小女生,不仅横、竖等基本笔画不能正确理解与书写,更无法把拼音汉字写进相应的格子里。自理能力较差。
经过黄老师多次与家长恳谈,孩子家长才道出实情——L的动作协调与智力发展确实不及同龄孩子,她从3岁起就一直在进行相关治疗性训练。L的“与众不同”使同学们对她产生了本能的抵触。
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从基本笔画开始,手把手地教她书写;安排班上伶俐、温和的女生与她同桌,课间带着她休息玩耍;积极与科任老师沟通交流,给予她特别“关照”;她还在班级中有意制造各种机会引导大家发现她的进步,帮她树立自信,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终于,她能自己动手写简单的作业了,听写时能跟随全班的节奏动笔了,会正确地大声认读生字了,知道自己去厕所方便了,越来越乐意找老师和同学交流了……毕业时,她的家长感激地对学校说:“孩子能进武大一附小,能遇到黄老师真是她的福气。是你们帮我们实现了让孩子能度过六年正常小学生活的心愿。”

三年级转入的H来自单亲家庭,刚从父亲身边回到母亲身边。让他做作业,他会大声地吼叫:“我从不做作业!我讨厌你!”课间,他随意翻拿同学的钱物;术课上,他扔纸团、大声喊叫、甚至溜出课堂……老师越是提醒他、指正他,他越是变本加厉。他的到来,使班级没了往日的平静有序,一度引起了班级家长们的强烈不满。通过观察,黄老师发现H如此表现其实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因此,黄老师先是故意冷处理,对他的种种“劣迹”视而不见。当他觉得了无生趣时,也就“收敛”了。再在他情绪较好时与他交谈,他也就能接受意见。后来,黄老师又发扬他爱劳动的特点,有意安排了做班级的卫生委员,以此为契机,拉近他与同学们的距离……到五年级时,他已能安静地在教室里上每一节课、主动完成基本的练习。
几十年来,黄老师所带的班级,有着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气氛,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爱好广泛,参与意识强烈,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和黄老师搭过班的教务处主任何莉常说:“黄老师带的班,学生好读书,思维活跃,比学赶帮的学习气氛浓厚。”
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使黄老师磨砺出了亲切、严谨、细腻、平实的教学风格,无论是毕业班还是刚入学的起始年级,所执教的班级学生在各级比赛中成绩显著,获得了学校的赞赏、家长的好评。

回眸三十五年的教学生涯,黄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燃烧了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如果把每位孩子比作一颗小星星,黄老师愿继续用真诚和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