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习《纲要》研磨好课”暨“三走进”观摩研讨活动
清风拂过,绿叶舞动,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们与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为不断提高武汉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19年5月24日上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院主办,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和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承办的“研习《纲要》 研磨好课暨‘三走进’——走进区域,走进学校,走进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如约举行。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有武汉市综合实践教研员沈琪、武昌区小教科胡小红科长、武昌区教研室小教室张纯主任、武昌区综合实践教研员成芳及其他各区综合实践教研员,武大一附小衡斌校长和喻梅笑副校长全程参与。本次活动给予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教师们收获颇丰。
此次活动中展示的三节课都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朱丽老师展示了此次活动中的第一节课,设计有趣、有挑战性的任务——演一场皮影戏。不过与传统皮影相比,这次的皮影制作工具却是“3D打印笔”。《演一场皮影戏——3D打印“皮影”》这一课,学生合作用3D打印笔制作出《西游记》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朱老师既通过微课指导,又培养学生质疑发问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在制作中解决了“皮影”间的连接和操纵杆的安装等技术问题,也在欣赏、表演中感受提高了审美设计力和艺术表现力。最后学生们根据上节课设计好的剧本进行表演,整个报告厅如同一个大剧院,孩子们的《西游记》引得阵阵笑声,传统和现代技艺在这里得到完美融合。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的沈玥老师用活动串联了课堂。最开始的隔盒摸物带出了泡沫球、气球、乒乓球,并引出了课题《神奇的球》,这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接着老师提出活动,让学生们合理猜测,实践出真知,老师放开手让学生尝试体验——“不掉的球”、“相吸的球”、“悬浮的球”,现场十分活跃。体验后,学生猜想原因,老师引出原理,学生原理拓展了解。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马玉龙老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带了一节实用的《“慧”用APP》综合实践课。老师围绕“将一页纸质稿转化为电子稿”这一问题,设计了转化电子稿、外文稿、手写稿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用平板下载相关APP,再在体验中比较APP,最后总结转化中的注意事项。这节课,学生懂得了科学、智慧地使用APP。
武昌区教研员成芳在课后进行点评,首先成芳老师对三位教师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三节课精彩纷呈,好似一道佳肴,各具特色。在随后的发言中,成芳老师也教会了老师们如何从体验抵达意义建构。让大家意识到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所以首先要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性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的,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那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以真实的任务为驱动、关注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多元,指向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成芳老师更是给予了我们“诗和远方”的更高追求:教不等于学,要鼓励孩子动手创造;要让有趣的学习向有效的学习,体验学习向意义学习进发。
武汉市教研员沈琪进行总结性发言,从宏观角度对武汉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希望要求,指明发展方向。沈老师回顾了此次武汉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习《纲要》,研磨好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并鼓励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个大团体中来。倡导大家在真实体验下主动实践,开放融合中探究创新,将教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将多样化实践和体验贯通课程。同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老师们继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研究,领会《指导纲要》的核心要义,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的达成,努力缩短纲要文本与课程实践之间的差距。为了加深老师们对课程的认识,沈老师再次给老师们讲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小学阶段具体目标等内容,并强调:今后会加强对全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着力推进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质量的提升。最后,沈老师向武大一附小表示感谢,为大家提供了如此清凉舒适的研讨环境。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两百名与会老师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更加明确了自己专业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