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未来,教育铸就梦想——武昌区教育局青少年科技站到我校调研
近日,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切实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走深走实,2025年3月17日,武昌区教育局青少年科技辅导站站长韩国军、副站长徐义文、教研员纪飞、邵四和、郑飞飞、陈琨、尹涛、陈敏和吴崎一行莅临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开展科技教育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精准把握基层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化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助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

汇报展成果,科技铸特色
活动伊始,武大一附小教学副校长任安丽从组织架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特色项目开展、取得荣誉成果和未来展望与规划几个方面全方位汇报了学校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在成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独具高校附小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社团展风采,课堂育未来
随后,专家组先后参观了学校3D打印、空模、生态种植园、机器人、编程以及环保手工制作等多个特色社团。每到一处,专家组都认真听取负责老师的介绍,详细了解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取得的成果。参观结束后,专家组分成两组,深入课堂开展听评课活动。




张雨薇老师执教的《有趣的乒乓球》一课,通过“双球竞速赛”和“杯间气流赛”实验,观察吹气时乒乓球的运动现象,理解气压差原理;随后自主设计创新实验,探究重力与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及观察生活现象的兴趣。专家指出本课趣味性强,寓教于乐;逻辑性强,层层递进;开放性强,创新思维;能让学生保持好奇心,成为“生活科学家”。



冯思敏老师执教的《守护湿地水鸟》以“湿地水鸟保护”为主题,通过知识讲解、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湿地水鸟的种类、生态习性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专家评价本课设计巧妙,层层递进,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互动性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专家指方向,共绘新篇章
本次活动,调研组专家对学校科技课程、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及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专家们强调,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学生科普教育,及时总结并宣传科技教育成果,以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建议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科技教育发展路径。韩站长表示,科技站将全力支持学校科技信息化发展,通过定期组织科技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搭建区域教育资源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以及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推进科技教育现代化。徐副站长和四位教研员也分别介绍了区域科技教育规划、可提供资源及近期活动,为武大一附小科技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一附小党总支书记杨萍对科技站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明确表示学校将紧紧抓住此次调研的契机,进一步深化科技活动建设,积极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模式。随后,周爱华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学校将科技教育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分步分批、有序开展系列科技活动,打造科技特色品牌,从而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