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 德育之窗 > 家长园地 > 正文

“培优”之我见

作者:武大附小四(1)班学生吴双可家长 章毓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07日 点击数: 字体:

英国十六世纪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借他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之口说出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如果把这句话用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恐怕要改成“送不送孩子参加培优班,这是一个问题。”我周围的许多家长象串通好了一样,不约而同地为这个问题选择了肯定的答案。比如说年长我两岁的姐姐,她的孩子正面临着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刻,学校里的题海已经将孩子淹没,每个周末还要在补习班做大量的题目;我的一个要好的同事,她的孩子寒暑假也不得空闲,辗转于几个培优班,数学、语文、英语、绘画,一个都不能少;我的一个老乡,我们曾经无话不谈,可是有一次竟为了孩子培优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她深信培优能使孩子的成绩大幅度提高,而我却不以为然,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事实上,我一直在为自己寻找理由“为什么不送孩子去社会上的培优班接受再教育”,辛辛苦苦为自己找到的理由听上去很美,可是在强大、兴盛的培优市场的反衬下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 我的理由之一: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已经为孩子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买了单,而且我相信孩子能够从学校的正规教育中获得与她的认知能力相符的知识,我不想再掏冤枉钱把她交给与教学大纲唱反调,在我看来有拔苗助长之嫌的社会培优班(于是有家长反驳我说,仅仅有学校的正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考的好学校,要想比赛拿奖,要想孩子有个好前途,就不能心疼那几个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 我的理由之二: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小时候并没有经过培优班的洗礼,靠自己的努力,一个拿到了博士学位,一个持有研究生文凭,正从事着体面的工作,过着有房有车的安逸生活。我相信我的孩子将来能比我们过得更好,即使不参加陪优班。(又有家长对我的理由嗤之以鼻,你小时候是生活在什么年代?!如果那时候有培优班,而且你的父母舍得花钱把你送进去的话,你恐怕早就在美国的耶鲁或哈福大学高就去了!)

● 我的理由之三:作为一个对孩子的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母亲,我认为也许在孩子

成年之后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会有时间和心情坐下来回忆她稍纵即逝的童年,我不希望她的记忆里只有一种颜色——灰色;或者只有一个关键词:培优。(又有家长站出来指责我是个对孩子未来不负责任的母亲,如果孩子不通过培优获得某种谋取幸福生活的技能和优势,她如何会在竞争的时代脱颖而出?只怕将来孩子会沦落到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的地步,哪里还有闲情逸致挖掘关于童年的回忆!)

● 我的理由之四:每年高考阅卷结束之后,消息灵通的记者会不失时机地报道全省、全市、全县、全校、乃至全班的高考状元,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迥异,可是有一样确是一致的:没有参加过培优班。看来培优并不是万能的。(又有家长对我经过粗略统计得出的结论不屑一顾,状元不是培优出来的,可是榜眼、探花,或者很多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是这样“炼”出来的,所以没有培优是万万不能的!)

● 我所能想出的理由五、六、七、八、九、十在交锋中一一败下阵来,难道我真的

就这么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把孩子拱手交给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培优班?

不行,让我再看看女儿在她的同龄人匆匆忙忙奔赴各个培优班、在培优课的海洋里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