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 德育之窗 > 卫生健康 > 正文

【心灵驿站】孩子,我想更懂你

作者:郭雅绮 文章来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小学)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点击数: 字体: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桥梁,更是打开彼此心扉的一把钥匙。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而感到苦恼。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因此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那么小学各阶段的孩子都有哪些心理特征,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呢?请看学校的心理辅导小组为大家准备的沟通指南!

一、小学一年级

1.心理特征

孩子初入小学,感觉一切都新鲜极了,但一时又难以适应。该阶段孩子特别信任老师,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具有思维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2.沟通方法

此阶段应以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主,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家长可以从与孩子一起安排时间,使用简单明确的引导语入手,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小学二年级

1.心理特征

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生活,能做到跟随老师的指令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他们正处于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所以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2.沟通方法

此阶段孩子处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重要过渡阶段,二者由可塑性强转变为逐渐定型。对于孩子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我们要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纠正,继续培养学习兴趣。家长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小学三年级

1.心理特征

孩子已经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该阶段他们处于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情感从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在人际交往中,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有限。在学习中普遍出现粗心大意,做作业拖延等不良习惯,需老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并耐心纠正。

2.沟通方法

此阶段由于孩子的交往范围变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他们开始产生不安、紧张、焦虑等情绪,需要家长的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他们不能处理的问题。

四、小学四年级

1.心理特征

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该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情绪能力和意志能力的最佳时期。

2.沟通方法

此阶段孩子学习的知识点逐渐增多、难度加深,他们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老师和家长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演算、检查习惯。

五、小学五年级

1.心理特征

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增强,每个人都不甘落后。他们普遍更关注学习成绩,并且会对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孩子的独立能力显著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他们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2.沟通方法

此阶段我们应鼓励孩子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此外,由于该阶段的孩子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自然、社会的观察问题,往往没有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很难准确理解其中内涵,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这对他们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六、小学六年级

1.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厌烦。此阶段孩子常常情绪不稳定,但他们的记忆力逐渐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思维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孩子的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2.沟通方法

此阶段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规划,多与孩子交流谈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老师帮助孩子培养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面对困难的乐观心态尤为重要。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用心呵护,让我们一起变成孩子,来一场触碰内心的真诚沟通吧!

(审核:杨萍 白兰)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