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一附小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第一章前言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建设是一个学校最基本、最根本的建设工作之一,是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为切实加强我校课程建设,继续深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文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教学考核手段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我校的课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现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订我校未来三年(2009-2011)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第二章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我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十七大”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扩大课程评估范围,加大课程评估力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

3、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本着“加强基础、形成系列、扩大选修、突出实践、注重创新、形成特色”的原则设置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

4、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把素质教育贯彻到课程教学过程当中。

5、坚持“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建设校本课程品牌,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6、坚持开放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整体框架内开发新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7、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协调与筛选工作,减少课程的重复建设。

第三章课程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建设应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出发,结合学校“成全教育”理念,形成学校三级课程建设特色。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科延伸。

2、地方课程整合与优化

加强师资培养,将地方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形成综合课程。

3、两课建设形成品牌

学校围绕“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办学理念和“润武大书香,培人文品行”的育人模式,大力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

两课的开发实施应注重以下具体目标的探索实践:

①师生浸润武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②师生知晓附小的历史及传统。

③师生在体验中养成人文品行。

④探索和实践“服务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

⑤探索和实践SMART教学模式。

⑥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等思维品质。

二、课程建设的任务

1、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处于新老更替的高峰期,又是学校实施“成全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培训和锻炼一支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成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校本教育资源积累及校本课程建设

我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到目前为止,开发有限,利用不足。通过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精心的计划与筛选,通过师生的共同开发,逐步积累成为我校教学资源,并通过进一步的整理,形成我校校本教材。

经过不断开发与积累,形成可持续开发的《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系列校本教材。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应重视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制订并实施实践教学方案,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建设特色试验室,使其成为我校的教学特色和亮点。

同时,注重实践基地的开拓与建设,固化时间、地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团队等方案。加强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服务学生社团建设。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与知识的整合,去掉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不断修正学校整体课程开发实施体系,形成科学系列,围绕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及人文品行培养,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学科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校本改革的关系,完善三级课程体系整体结构的优化。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推行SMART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各课程教学组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学习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每门课程均应有制度性的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估检查办法,要建立健全同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课程质量调研分析会、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制度,并接受教务处组织的课程实施过程评估检查,针对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由校长主持制定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教学副校长负责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计划;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课程的申报、立项、验收及重点课程的检查和指导;由教务处负责指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师生开发与实施课程。

武大一附小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衡斌

副组长:喻梅笑杨裕民

组员:董尚元杨萍万家红黄锦琳唐琳李艳琳

全红何莉白兰各教研组组长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科学管理,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教务处负责制定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加强研究、指导和检查。

首先要强化课程建设的立项研究与管理,重点支持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使校本系列课程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持续发展,并能开拓新的校本课程,不断创新课程建设内容。

其次,教务处加强课程中期检查、后期评审验收、向领导小组推荐精品课程等工作。学校领导小组与外聘专家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验收、评比。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鼓励并继续投入专项经费加强专家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学校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每年以学校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课程开发实施评审结果,设立优秀等级并授予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资源库建设,为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增加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及时维护和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提高课程优质资源的网络化水平,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2009年2月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