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武大 成全在附小”系列课程(及教材)纲要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本课程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

系列课程(及教材)纲要

一、课程设置背景及价值取向

(一)课程设置背景:

1、学校发展背景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师生的终身发展,制定学校的发展思路,确立办学理念,加强“三风”建设,引导全体师生营造并逐步形成深入人心的学校文化,使学校发展与师生发展形成共同的愿景。

学校确立“抓质量,求发展;重体验,陶情操;创特色,树名校”的发展思路:教育质量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方式要创新,用体验、陶冶代替空洞的说教;发展目标要明确,依托武大,打造学习型的、具有历史人文气质的校园。努力打造与武汉大学相匹配的小学。

2、学校教育资源背景

武汉大学是我国知名大学,她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的育人理念,造就了大量杰出人才,成就了武大的百年辉煌,积聚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武大附小的近百年历史中,英才济济,许多武大英才都是附小的校友,而武大的子弟,从小就浸润了武大的书香,附小校园文化与武大精神一脉相承。

3、学校教育理念背景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的办学理念,彰显了武大一附小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办学环境,挖掘出武大及附小教育资源富矿。大力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师生人文品质,成为我校实施科学管理之本、展开特色教育之基,凝聚师生心灵之魂。这为我校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和载体。以此为依托,铺设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特色强校之路。

4、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明确提出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和责任。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使学校和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二)课程价值取向:

1、体现科学的发展观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坚持以师生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促进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体措施。以此不断满足师生的多方面需求,引导师生从文化中吸取营养,在社会生活中增长才干,提高师生的素质。

2、突显学校发展的特色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学校的人文历史传统、学校的地域特色等来开发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凸现了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成全教育”: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要成全人的生命、成全人的发展,成全人的成功,成全人的幸福,教育的实质是成全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呈现了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

3、满足师生的发展需要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校本课程能利用武大和学校文化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知环境,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密切融合,提升做武大附小学子的自信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校本课程开发能提升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让教师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更好的激发教师创造性智慧,发展专业水平。

二、课程目标及内容

上篇

《成全在附小》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参于学校文明教育实践行、感恩教育实践行、劳动教育实践行和爱校教育实践行活动,积累人文知识、陶冶人文精神、建立爱校情怀,养成人文品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养成人文品行、提升人文素质,使学生鼓起生命的动力、浸润生命的底色、让大爱润泽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增加生命的强度,成全为一个健全的、富有个性的人。

课程内容:

第一节:今天我因母校而骄傲

认识学校的一草一木吗(1、2年级)

知晓学校获得了多少荣誉吗(1、2年级)

能说说哪些伟人视察过学校吗(3、4年级)

你熟悉有成就的校友吗(3、4年级)

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吗(5、6年级)

你能感受到学校的优良传统吗(5、6年级)

第二节:明天学校因我而自豪

我的理想(1、2年级)

现在起做什么(1、2年级)

我的成长设计(3、4年级)

认识现在的我(3、4年级)

我需要你的指引(5、6年级)

母校,我的承诺(5、6年级)

第三节:我能行,我最棒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1、2年级)

展我的特长,亮我的风采(3、4年级)

只要努力就能行(5、6年级)

第四节:文明礼仪伴我行

学校礼仪我先行(1、2年级)

家庭礼仪我先论(3、4年级)

社会礼仪我评析(5、6年级)

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5、6年级)

第五节: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做爱心小伙伴(1、2年级)

感恩实践行(3、4年级)

理解爱的奉献(3、4年级)

关爱自己的生命(5、6年级)

第六节:心连心,心相应

说说我的烦恼(1、2年级)

大家来谈谈心. (3、4年级)

与你最信任的人对个话(3、4年级)

我学会了沟通(5、6年级)

第七节:学会劳动,学会服务

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1、2年级)

自己的事自己做(3、4年级)

尝尝劳动的苦与乐(3、4年级)

想学一技之长吗(5、6年级)

第八节:我为附小添光彩

我的“润园”建设规划(3、4年级)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1-6)

我给母校增荣誉(1-6年级)

我给母校留纪念(1-6年级)

下篇

《成长在武大》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知晓武大历史,缅怀先烈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的精神;践行武大人文景观,体验人文科学氛围,浸润武大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品赏武大自然风光、参与为武大服务、为附小奉献的活动,提生自我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素质。进而形成自我追求、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人格,使武大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课程内容:

第一节:武大校史我知晓

校名拾趣(1、2年级)

校风释义(1、2年级)

校史简介(3、4年级)

大学精神(5、6年级)

第二节:我为武大而骄傲

武大景物知多少(1、2年级)

武大名人知多少(3、4年级)

武大故事知多少(5、6年级)

第三节:我去武大实践行

去武大动物标本馆参观(1、2年级)

去武大图书馆泡泡书(3、4年级)

去武大摸摸山峡岩芯石(5、6年级)

第四节:我爱武大实在美

在武大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下留个影(1、2年级)

在武大你最喜欢的人文景观下留个影(3、4年级)

在武大你最喜欢的建筑群下留个影(5、6年级)

第五节:我为武大增光彩

武大社区服务计划(5、6年级)

武大植物园建设设计(5、6年级)

武大空巢老人现状调查(5、6年级)

武大樱花节志愿者(5、6年级)

三、课程安排

1.课程对象

《成长在武大,成全在附小》为武大附小学生选修课,可在各个年级开设。分低、中、高三段使用教材。其中上篇《成全在附小》可安排在上学期开设,下篇《成长在武大》可安排在下学期开设。

2、课时安排

课时分解:上篇第一节和第二节各一课时,其他各节,每节2课时。共八课时。下篇每节二课时共十六课时全册合计二十四课时。

每学期课时可根据需要集中和分散使用。教学时间相对灵活,一方面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也可持续一段时间完成,也可在课外校外完成,还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3、教师安排

学校可安排少先队中队辅导员或是班主任兼任教学工作,也可安排任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兼任教学工作。

4、教学管理

本纲要的试行、修订,依据本纲要编写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师资培训,教学方式、教研指导,教学质量评价等均由校教教务处管理。

四、课程实施

1、实施策略

以武大资源为依托,以人文情怀为纽带,以问题引领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途径,以校本教材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特征,实践SMART教学模式,以《纲要》为指南,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的合作实践,体验、感悟、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感受到做武大学子的骄傲。

2、教学原则

课程原则

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则是“课程原则”。校本课程实施需表达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校本课程的课程观:课程是教育情境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明确校本课程的学生观:充分考虑学生不但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课程要因学生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不确定每个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目标;明确校本课程的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主要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能力。

② 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个活动。校本课堂上要突出学生情感的培养,要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意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体验感受。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学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专业水平

活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学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教学环境应该是开放、宽松、平等和多样化的。

④ 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尽可能的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深入浅出,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管理性原则

学校校本课程能不能健康成长,关键在管理。首先,学校要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并写进周课表。克服随意性,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带领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一起学习领会关于校本课程方面的基本理念、探索有关校本课程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及时进行教育反思,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开发,一边实施,一边反思,一边改进完善,真正把校本课程当作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成长,形成办学特色的一门重要的学校课程来抓。

3、实施要求

①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学习目标和研究的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先收集信息、资料,设计活动方案,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参入活动的自信,提高参入活动的水平.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② 要及时赏识和激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及时赏识和激励,形成新的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新的教育成果的生成。

③ 教师的角色和任务要发生变换。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引发学生参与活动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4、教本编写建议

① 教材编写的依据

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本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② 教材编写要求

学校分低、中、高三段编写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与呈现、版式的设计与表现等都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合学生的审美、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呈现方式应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版式应突出主题,符合规范,生动活泼,时代感强。

③ 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的每一节包括:

专题解读——对教学内容基本理念的解读,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方法的说明,学习方式的说明。

活动设计说明——活动名称,活动的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场地、活动步骤,活动给参入学生的建议,活动给教师的建议。

阅读材料——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资料,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五、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重视过程评价

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② 主张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③ 倡导开放式评价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发表意见和评论。

④ 实施等级评价

本课程评价不宜量化,而是给予等级评定,如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等。

⑤ 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成果展示。

2、对老师的评价

学校将定期对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议和审议,以改进校本课程的品质。对教师评价的指标:

① 创新能力评价

能有效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并形成可持续的系列;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能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② 策划能力评价

能依据教学目标,科学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③ 组织能力评价

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个性展现的空间,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④ 教学能力评价

能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师生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参照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家长的课程意见。引导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学校对优秀校本课程和教师进行奖励。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践,学校将制定《“校本课程专职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校本课程申报制度》、《校本课程教学规范》等,逐步使校本课程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